北大医学8人,获北京市管理育人先锋!
编者按
环境、体系、德育、管理......
育人的环节不只有传授知识
下好全方位育人这盘大棋
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整合多方力量
改革传统制度
引入新方法新体系
为高质量医学教育添砖加瓦
在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
育人榜样(先锋)评选中
北大医学8人荣获
管理育人先锋
★
★ ★ ★
★
严管厚爱 以心育心
张景怡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
留校任教近20年,张景怡扎根工作在辅导员岗位一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学院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心中有信仰、眼里有光芒、底色鲜明的,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引领未来公共卫生的领军人才”,她坚守立德育人初心,通过开展“三个课堂”提升育人质量。主讲《早期预防医学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深入预防医学的各个领域;邀请院士、顶尖学者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明确学术志向、坚定报国信念;开展多项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与成长。
她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为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打造覆盖思政、职业、心理、科研、助学等各方面的培养方案,开展“北大公卫春晖研学计划”,帮助设置“卫86助学金”、“公卫99助学金”等奖学金项目。不断发掘公卫学院资深前辈加入育人队伍,邀请86岁的陈育德教授讲党课,传承公卫历史。指导开展“春燕行动”近十年,同学们照料94岁的魏承毓老教授生活起居、协助整理历史资料,传承厚道精神。
她用智慧和奉献,书写管理育人的独特故事。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德育奖等荣誉。她以坚定信仰和教育热情,培养一代又一代公卫人才。
★
★ ★ ★
★
以德为先 五育并举
徐明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常务副院长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出发点,以北大医学的专业性与特殊性为焦点,徐明带领研究生院不断探索完善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方面,他倡导并推广“以德为先,五育并举”的培养模式,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融合到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模式实践经验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牵头搭建中国医药学研究生在线教育平台,上线301门课程,供研究生培养单位和任课教师选用,推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作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他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医学教育的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地指导和培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生管理干部和全科医师师资建设,支持学科点建设,推动当地医学教育发展。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也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拓新了路径。
★
★ ★ ★
★
管理育人 创新育才
邓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院办主任、党支部书记,护理学科发展中心副主任
2021年,邓俊以全国第一名蝉联“中国医院管理奖金奖”。多年来他通过行政管理育人、专业管理育人以及学术管理育人三方面,积极推动医院管理改革,培养了遍及各地的护理学术骨干。
以思政教育为载体为医院办实事,增强行政团队的服务意识,实现行政管理育人目标。他积极倡导党建工作,创建了学习型党支部,荣获医院一等奖;创新推出“人文情怀专业品质——精彩护理人生故事汇”和“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培训工坊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党员和团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积极改进党院办部门科级结构,拓宽晋升途径,为青年管理骨干提供更多发展机遇。他推动行政总值班管理改革,每年为医院节省150多万元运营成本。
作为护理学科的带头人,邓俊致力于立德树人,落实专业管理育人。通过创新方法关注每一名学生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目标和职业观。他探索学术、分享学术的步伐从未停止,作为项目负责人引进与国际接轨的性治疗师培训项目,在我国大陆地区“性治疗”实践领域开展一系列前瞻性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术帮扶交流和业务指导,数万余名护理工作者受益。
★
★ ★ ★
★
坚韧创新 硕果累累
刘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育处处长、机关四党支部书记
刘婧用14年的坚守和奋斗,深耕医学教育,为医学人才培养写出崭新篇章。她始终坚守教育第一线,探索应用教学、模拟教学、协同培训等,推动教师教学绩效管理改革。设计开设医学生职业精神大讲堂,邀请医学领域大家为学生传授医学人文课程。疫情期间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动员医学生在疫情防控的战火中接受淬炼,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刘婧不仅关注学生,也为国家医学教育改革贡献力量。她兼任多个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协助制定各类医学教育标准及文件,推动医学实践教学发展。研究成果广泛发表,曾获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教育百篇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优秀课题等多项荣誉。
她不断探索医学教育新模式,推动住院医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大学教学管理奖。医院各类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多个专业基地获得国家重点专业基地的认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获得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称号。
★
★ ★ ★
★
立德树人 以爱育人
谷士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育处副处长
在十六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谷士贤参与并推动多项关键制度和系统建设。她参与建立“八年制专业班主任制度”,落实“第二班主任制度”,建立学生入院后的三级培训体系,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倾力打造“临床医学+X”系列课程。以学生为核心,在创新教育管理措施和细致入微管理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她关注导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导师及后备人才培训,加强研究型导师队伍建设,已有多名导师获得各类教育荣誉,进一步推动了学生培养质量。在她的带领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生荣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稳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医学部第一阶段考核、专博中期考核、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一直名列前茅。
“立德树人、以爱育人”,这八个字是谷士贤工作中秉承的理念。她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班主任一起进行深度辅导,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她注重医学人文及职业素养教育,开展“教授茶座·厚道行医”活动,引导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 ★ ★
★
医心仁术 育才报国
安娜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二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常委
从教二十年,安娜一直坚守在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和教育前沿,以卓越的医术水平、严格的职业操守以及高尚医德,为我国口腔医疗事业培养杰出医学人才。
安娜不仅注重规范化临床技能培养,还善于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带教。她引入教学综合病例库进行教改研究,提高了实习医师的病源涵盖率。作为教学科室主任,负责并统筹教学管理,积极促进年轻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科室临床教学水平和质量。
她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研究,主持完成北京市、学校和医院的多项教改课题。曾获2018年度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但她的脚步并未停滞。在教学研究上勇于创新探索,将临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
★ ★ ★
★
脚踏实地 星辰大海
薛冬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医务处处长、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副主任
薛冬一直以医疗精准和育人卓越为己任,致力于推动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和医学人才培养不断提升。
将医院管理视为“生命线”,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他打造了一套严密高效的管理体系,从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流程优化、质量安全改进、安全文化塑造四个方面入手,夯实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建立院级和科级的医疗质量安全组织体系,通过“MDT管理+”理念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更新工作流程,实现“智慧医院”建设。他不断监测、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制定改进项目,营造医院的“自我修复力”。倡导积极主动、团结向上的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实现医院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薛冬倡导医学生树立“立德树医”的理念,强调将初心意识作为医学生教育的核心。引导医学生时刻铭记初心,为患者服务、救死扶伤,培养高尚品德和人文素养。为了规范医学生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医院定期进行医德医风培训和考试。他也特别强调医学生要深化对法治的理解和信仰,将法律规定内化为行为准则。关注医疗教育的国际化,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拓宽国际视野。他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教育资源,提高医院的国际竞争力。
★
★ ★ ★
★
教育创新 卓越领导
司天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
作为医院教学领域的负责人,司天梅积极推动专业医师培训、教育体系改革、学位授予制度改革等。建立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训与考核体系,疫情期间探索线上考核培训方法。在本科教育方面开展精神病学课程改革,推动基础-临床融合整合课程的授课模式创新。
她为精神医学领域的标准制定和培训体系改革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修订工作,评选多个精神科重点专业基地,引领精神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她致力于优化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提升教育国际化学术影响力。自2018年主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学工作以来,司天梅坚持创新改革,使医院在2020年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中获评分数名列前茅,未来将继续推进精神医学教育改革,发挥特色优势和创新力,为国家医学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初心
关注教育体系改革
致力于教育管理现代化
在管理育人领域
他们勇于拓新路
敢于开新局
用热情、奉献和智慧
书写医学教育事业的实干篇章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 / 《北医》报2023年10月15日第2版
素材 / 医学部工会、各学院、医院
编辑、排版 / 吕雨濛、武慧媛